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?

汕头非遗文化之谷饶祭社

大家好,欢迎阅读《花名𬶍城志》,我是枫池音

今天我们要介绍的,是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的祭社

祭社一词

本指祭祀土地神之意,其由来已久

《诗经.周颂》中的《载芟》、《良耜》两篇,就曾记载周天子以及诸侯们祭祀社神(土地神)以及稷神(农业神),以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
后来,古人将社神与稷神并祀,称为社稷。

社稷一词,后来也逐渐演变为国家的代称。

今天所说的祭社一词,在谷饶镇特指“奉敬宋朝大元帅”。

那么,“宋朝大元帅”指的是谁呢?

“奉敬”,奉的又是谁的命令呢?

诸君且听我细细道来。

宋朝大元帅

在谷饶,宋朝大元帅,指的是以文天祥为首的抗元将士们的并称。

南宋末年,右丞相文天祥保卫幼主转战潮阳,在贵山都与元军展开决战,最终宋军不敌元军,无数宋朝将士折戟沙场,英魂长眠于此。

图片
图片
文天祥

当地百姓感文相国与宋朝将士们的忠义,为折戟沉沙的将士们收敛尸骨,并葬之一处,进行祭祀追念。

文天祥被俘,押至元大都,元主忽必烈亲自许诺高官厚禄,不料文天祥宁愿身死,也不愿顶着亡国奴的身份苟活于世,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忽必烈的招降,最终慷慨就义,终年四十七岁。

在被押送到元大都的途中,文天祥路过伶仃洋,于是写下了《过零丁洋》,留下了“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。

尽管文相国与其手下的抗元将士们无法挽回宋朝的灭亡,但其忠义之魂,却永存于当地百姓的心中。

明初,当地百姓凭借“祭厉”政策,将一直以来偷偷祭祀的宋朝大元帅合法化。

景泰四年,以谷饶张族为代表,开始在民间正式公祭宋朝大元帅。

此后,轮值制度固定下来,至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。

奉敬宋朝大元帅

据当地传说,洪武二年,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宋兵抗元之壮举,下旨追封宋末阵亡将士为“宋朝大元帅”,钦定贵山都(今谷饶)及其附近村庄定期祭祀。

因而又有“奉大明天子之旨礼敬宋朝大元帅”,简称奉敬宋朝大元帅。

图片

明太祖朱元璋

然而,在《明史》、《明实录》中,并未找到关于此次追封的记录,其追封,或与戏剧中悲剧改大团圆一样,其本身虽不可考,却承载了百姓们朴实而又美好的愿望。

祭社

祭社公

在古代小农经济社会,农耕是第一位。当地百姓认为,宋朝大元帅的英魂能够庇护一方,使得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合境平安。

如此,便使得宋朝大元帅在时间的流逝当中,逐渐代替了原本的社稷之神,成为当地主管土地与农业的神灵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房头轮祭

如今,谷饶各姓各“房头”(房头,即家族支脉)皆轮值祭祀宋朝大元帅,以十年轮祭一次。

每次祭社,当“祭社公”出巡之时,街上总有英歌舞、锣鼓队以及抗旗队等在前面开道,道路两旁则是看“营锣鼓”的群众们,好不热闹。

图片
图片

更多文档